丹尼-安吉

6個無保護首輪(森林狼23/25/27年,騎士25/27/29年)、1個前五保護首輪(森林狼29年)和3個首輪互換(森林狼26年,騎士26/28年)。加上交易羅伊斯-奧尼爾從籃網得到的一個首輪(23年)和爵士自己的首輪(6個),考慮到他們還要繼續交易康利、博揚、克拉克森這些球隊的主要輪換,他們在未來7年將至少擁有14個首輪。

簡單來說,同樣是重建,和一支從來不交易首輪簽的重建球隊相比,爵士將至少擁有雙倍希望,雙重玫瑰色的幻夢,在這14個首輪簽帶來的孩子中,總有人可以幫助球隊重新崛起……吧?

想不到克拉克森反而是那個留下的人
想不到克拉克森反而是那個留下的人

一支球隊重建有三個主要方式:選秀、清空空間簽大牌、交易,但在如今,這三條道路的通暢程度已經完全不同。

當代大牌球星進入自由球員市場的頻率已經開始肉眼可見的減少,自2019年歐文和杜蘭特加入籃網之后三年,只有一名當打之年的全明星級別球員通過自由球員市場轉會,他的名字叫德羅贊。CBA條款中對母隊保留球星的保護機制,讓球星更傾向于利用這些條款簽下更大的合同,這就讓清空球隊空間變成愈發沒有意義。

與此同時,交易球星也變得更少,這些年我們能看到的球星交易,往往出現在球星合同的最后時光,此時球星有資本以不續約為要挾來強迫球隊交易,而且往往伴隨指定球隊。對于潛在的交易對象而言,付出過多資產卻無法留下球星,將成為獲得球星最大的風險所在。

哈登轉投76人,讓籃網幾乎血本無歸
哈登轉投76人,讓籃網狠狠的失血

因此,選秀在這個時代已經變成了重建的最佳途徑(或者說唯一可控的途徑)。而在球隊經理人的心態中,可能還存在另外一些小九九,在所有的交易操作中,拿到更多首輪簽無疑是風險最小,風評最高的操作,原因很簡單,換回來的球員價值如果無法絕對超過原有球員價值,那么這筆交易很可能淪為徹底的失敗,但選秀權不一樣,尤其是首輪選秀權。

首先首輪球員最長4年合同價格較小,很容易打出性價比最好的成績,省錢了,還有希望,經理的功勞簿上顯然會記上一筆;另一點,如果你拿到的是一個17順位的簽,你培養出一個全明星或者準全明星就已經可以被定義為完全成功,所有人都會贊美你,如果沒有培養出來,也沒有人會想起來責備你——因此有些事情的思維方式可能與常理相悖,拿到那么多選秀權,經理人真的會像球迷一樣全情期待他們各個都是高順位嗎?

未必。因為手握一堆首輪選秀權的唯一風險,恰恰正是這些首輪選秀權處于高順位,而你選錯了人。

作為“選錯人”的代表案例:東契奇和巴格利的比較會持續他們整個生涯
作為“選錯人”的代表案例:東契奇和巴格利的比較會持續他們整個生涯

有些情況下,選錯人是很難的,譬如你得到了狀元簽,有人做了一個很有意思的數據統計,我們無需知道細節,知道他們按照某種貢獻值數據構建了一個模型,結果得到一個明星應有的平均值是15,而吉諾比利就是15。15以上算明星的話,各簽位上你能得到一個吉諾比利水準以上的球星概率,狀元簽達到了59%,毫無疑問最高,但從狀元往下,樂透秀中成才概率最高的是榜眼秀的38%,較狀元驟降20個百分點。

而在絕大多數首輪選秀權上,你得到一個明星球員的概率都會低于6%,更不用提次輪簽。而自2019年開始,聯盟倒數前三的球隊都有14%的概率拿到狀元簽,概率學得好的朋友,可以自行計算一下首輪簽拿到明星球員的概率,我概率學得不好,但我看的出來這個概率不算很高,即便乘以2,也不會高上許多。

這就是曾經瘋狂收集選秀權的雷霆、火箭和鵜鶘正在面對的概率,你多半會驚訝的發現,這些收集選秀權的球隊,他們自己的選秀權才是更有價值的那個,球隊越爛,越有價值,正應了那句幸福要靠自己的雙手來創造,指望別人擺爛終歸沒那么靠譜。雷霆和火箭還在坑里,而鵜鶘崛起靠的依然是幾筆交易來的人和自己的狀元簽,至于湖人的大禮包何時到來,他們還要繼續等待。

雷霆選到了切特-霍姆格林,然后他馬上在夏天宣布賽季報銷
雷霆選到了切特-霍姆格林,然后他馬上在夏天宣布賽季報銷

從這一點出發,化零為整就成為了另一種悖論,也就是假定首輪選出來的球員是零,你多幾個這樣的球員然后稍作培養就能換回一個球星的理論。而如果你的零是爛隊的零,憑什么這些零能換回強隊的那個整?而如果在短期內用更多選秀權去直接換球星,那這種操作豈不是很像傻博交易,看誰是最后的接盤俠,另一方面,選秀權也在這些交易中變成了時代的弄潮兒,它本身沒有價值也不占空間,卻因為獨一無二的可能性成為了交易籌碼,這已經不是選秀權,這是NFT。

當然,我們還有一個證據,屬于上一次封神的安吉,他的首輪簽收集如果不算是一個起點,也至少是現存最成功的案例??纯聪旅孢@些名字吧:

梅洛、詹姆斯-楊、亨特、亞布塞萊、朗福德、內史密斯、杰倫-布朗、杰森-塔圖姆。

這就是封神安吉用交易來的首輪簽(和互換權)拿下的人,8個別人的簽,換回6個連輪換都打不進的球員,附帶2個全明星,結果是多趟東部決賽和1趟總決賽,不用懷疑,這已經是巨大的成功。

塔圖姆和布朗
塔圖姆和布朗

但是,和上一次用兩個職業生涯暮年的人換回4個首輪的行為相比,除了爛隊拿高順位的概率較以往更低了之外,他送走的是兩個年輕得多的球星,而這兩個年輕得多的球星去往的球隊,陣容結構上也要比當年的籃網年輕得多。

這意味著他想象中森林狼和騎士在7年內迅速爛掉的可能性會因為對方的年輕而進一步下降,反過來講——他要在7年內迅速搭建起一支比過去5年總勝率超62%的爵士更強的爵士,會很難很難。

爵士主場
爵士主場

在一個夏天收集了一堆首輪簽之后,經理人往往會收獲無限贊美,但隨著時間推移,贊美會逐漸淡化,就像這些平庸甚至稀爛的球隊一樣被人們淡忘,唯一能夠想得起來的只有他們的球迷,會關心球隊的成長,然后相信手握選秀權一切都會好起來,我相信過去三年大部分雷霆球迷都是這樣想的,但我也相信會有一些不一樣的消極想法正在慢慢出現。

現在拿到更多首輪變得像一種時尚和標準操作,就像魔球理論的流行一樣,球隊或者球員如果打不出數據網站和花里胡哨的圖表上顯示的高階水準,他們就無法觸及最終的成功,但最后,人們會說,庫里投進了那些不講理的球,而火箭27投0中,事情最終要是要落到最簡單的數據上,而數據越簡單,人就越重要。

是的,球迷們進化了,生意就是生意的箴言正在以硬帽、薪金空間、伯德條款、指定新秀頂薪等更具體的概念和用數字表達的細節嵌入我們對NBA的理解中,每個人都能講5分鐘生意經仿佛已經成為了一種常態。

當然,這是一種很好很好的對NBA理解的角度,但如果將其奉為圭臬,認定“只要就能”,那可能就會產生一些微小的偏差,這種微小的偏差,不僅存在于球迷的價值判斷中,也可能存在于安吉和他的老板們心中。

丹尼安吉
丹尼安吉

為什么NBA沒有一種放之四海而皆準確保成功的操作法則?只因為他仍然是一項由具體的人來進行的運動,而且遠遠不是一個人——順位不能決定你的能力,你的能力也不能決定一切未來,你需要構建一個團隊,你需要絕對的天賦,當然還有足夠的運氣,你需要一套戰術被一些確定的人反復練習,你需要這些人之間能夠建立更長期的關系,有時候我們管這些叫做化學反應。

你要有耐心。

當這些話,這些關于“耐心”“等待”“甘于寂寞”“重頭再來”“我保證下賽季沒人敢碰到我們”之類的話語從庫里或者字母哥嘴里講出來,我們會想起長期關注一支球隊帶給我們的原始感動,當利拉德也講出這些話,我們可能會笑一笑,他這輩子都不會成功了吧,但真他媽是條漢子啊。

當杜蘭特說他要離開這支他親手構建的球隊的時候,我們嘲笑、我們謾罵,我們覺得他簡直不可理喻,我們還可以從交易的原則上隔空向他解釋:能夠交易你的強隊也很難保持競爭力??!

杜蘭特
杜蘭特

沉浸在歡呼中的很多人沒有意識到,爵士隊的解體,本該是一個悲傷的故事。4屆全明星戈貝爾29歲,3屆全明星米切爾25歲,他們依然年輕,沒經歷過什么大傷,距離合同結束還有幾年時光,也沒有公開表達過對球隊如今境況的不滿,他們的更衣室也沒有出現不可彌補的崩壞,他們的組合才構建5年而已,也并沒有出現什么不可逆轉的戰績滑坡。

這一次,不再是球員,而是球隊不愿意再等待,或者說,安吉不愿意等待。

幾乎同一件事情的另一面出現在球隊管理層身上的時候,我們的姿勢為什么會變成整齊劃一的歌頌?我們的理性為什么倒向了完全相反的方向?無論是順水推舟還是大刀闊斧,為什么最先失去耐心的那個人會被捧上神臺?

我明白這些歡呼自有道理,這些道理來自那些淺薄的概率數字和深幽的成功定義,那是一種將中彩票者奉為英雄的價值判斷,或許在中獎的那一刻真的好爽,但在2022年夏天觀看安吉拆隊過程的我,仍會感到一絲薄涼的荒誕。

老公弄我的时候婆婆看到了,挽起裙子迈开腿坐下去的图片女孩,男人用嘴添女人免费视频a片,好男人看在线视频
日本强伦姧人妻一区二区| 男女扒开双腿猛进入免费看污| 成码无人AV片在线电影网站| 老阿姨哔哩哔哩B站肉片入口| 亚洲AV永久无码精品三区在线| FREE×性护士VIDOS欧美| 我和闺蜜在公交被高潮|